2800 万千瓦,实施节能改造约4 亿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1.6 亿千瓦。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5 克标煤/千瓦时(其中煤电平均供电煤耗约318 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到约890 克/千瓦时;供电煤耗五年累计降低18 克标煤/千瓦时,年节约标煤7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 亿吨。
实施严格的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政策,推动现役机组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达到92%。2015 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0 年分别减少425万吨、501 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装备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燃煤发电技术不断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60 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60 万千瓦级超临界CFB 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5 万千瓦IGCC、10 万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示范项目建成,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间接空冷机组开工建设。
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攻克了世界领先的300 米级特高拱坝、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等技术,相继建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深埋式长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土心墙堆石坝(糯扎渡水电站)。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批量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9.5%,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8.5%。
核电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完成三代AP1000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品牌的CAP1400 和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开工建设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实验快堆并成功并网发电。
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始应用,±11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大电网调度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水平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灾害预防与治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取得突破,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电力国际合作拓展新局面。对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带动了我国标准、技术、装备、金融走出去。与8 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力贸易,投资巴西、葡萄牙等国电网。